建筑风险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企业在竞标阶段找同行业单位参与陪标,陪标单位未将该部分计入收入,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风险自查方法包括核查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及相关原始凭证单据。
企业可能为了不过早承担税费资金成本,在收到进度款项时才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申报纳税,未按工程完工进度等方式确认收入和申报纳税。
风险自查方法包括检查主营业务收入、银行存款等明细科目,查阅工程项目进度资料,结合发票开具情况和纳税申报。
企业可能未将工程质量保证金按规定及时确认收入并申报纳税。
风险自查方法包括梳理各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
企业可能在项目材料成本费用中虚增费用,导致成本不真实。
风险自查方法包括核查材料采购、验收、试验等环节的相关凭证和记录。
签订的合同能否按时完成,相关的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
风险成因包括未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未对合同履行进行有效监督等。
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缴纳风险。
风险成因包括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未及时缴纳税款、未妥善保存相关税务凭证等。
项目的资金链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资金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风险成因包括资金调配不当、未进行有效的资金监控等。
发生的成本如何在可控范围之内,如何将成本最小化。
风险成因包括成本控制措施不到位、成本核算不准确等。
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施工准备、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技术规范、施工技术协调等。
风险成因包括自然条件变化、技术协调不畅、设计变更频繁等。
包括招标文件、要素市场价格等潜在的经济风险。
风险成因包括对招标文件分析不足、市场价格波动等。
包括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风险、资质业绩不足、经营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等。
风险成因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等。
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不足或执行不到位,如预收款项预缴税款、建筑劳务收入确认等。
风险成因包括政策变动、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等。
企业市场投标政策或策略不当,可能导致新签合同额严重不足或产生大量潜亏项目。
风险成因包括投标策略不合理、市场分析不足、资质业绩不匹配等。
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项目效益偏离预期目标,造成投资亏损。
风险成因包括投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等。
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或战略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或错失市场机遇。
风险成因包括企业高层对战略缺少共识、资源配置战略导向性不足等。
这些风险项涵盖了建筑企业从竞标、施工、收入核算到税务申报等各个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