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发生的一件“小事”引发全国关注:一男子发现自己实付2元订购的奶茶被人拿走,气愤之下选择报警。接报后,民警仅用时14分钟就迅速找到了拿走奶茶的女子,并协调女子向男子赔偿10元。
不和稀泥、不纵“恶小”,事件的圆满解决,成为上海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注脚。网友纷纷点赞:“虽然这只是一杯奶茶,但民警认真对待的态度值得肯定,这就是上海的安全感!”
超大城市的平安底色,正是由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共同绘就。在细微之处折射法治之光,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积极构建与“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运行体系,提升执法能力,打造监督闭环,传递法治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正执法 拒绝“谁弱谁有理”
“你的非机动车为什么要开到机动车道上?”“大家都在正常行驶,你为什么不能确保自己安全,要把命交到他的手上呢?”“我现在很明确告诉你,你全责!”
最近,一条上海交警“教科书式执法”的视频获广泛点赞。视频中,一名非机动车车主横穿车道,“任性”左转与机动车相撞,被交警判定“全责”后,还振振有词地辩解。现场,普陀分局交管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杨吉梳理事故责任条理清晰,一句掷地有声的“你全责”,用公正执法诠释“不是谁弱谁有理,而是谁错谁担责”。
“我们是执法者,也是普法者。”杨吉说,准确掌握法规、正确运用法规是一名交警的基本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敢于评判、善于释法,“执法时不仅是简单陈述法条内容,更要保持思路清晰,分析事故原因,同时也要学会释法说理,以群众最能接受的方式处理每一起事故。”
在不少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人往往以“弱势群体”自居,罔顾自己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怎样让民警执法更有底气,让处罚更显公正?去年以来,市公安局法制部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整理一线民警执法执勤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动态制发各类执法指引56期,推动执法保障前移,丰富基层民警执法办案的“工具箱”。
与此同时,上海公安治安、交警条线掀起“教科书式”执法评选热潮。期间,越来越多的优秀执法案例脱颖而出,规范执法已经成为城市文明“金字招牌”。
基层执法能力,关系到司法机关的整体公信力。目前,上海公安机关构建起覆盖全警的执法保障体系,有效夯实基层民警规范执法的根基,努力让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成为追求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
数据监督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3号间一名嫌疑人疑似癫痫倒地,值班民警请立即前往查看!”5月31日,普陀分局“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民警通过中心预警模型,及时发现监区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对嫌疑人开展救治,有效避免了意外发生。
执法办案场所的动态监督,是上海公安机关办案系统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目前,上海公安机关已构建起覆盖执法办案全要素、全流程的监督管理体系。新一代办案系统中设置了39个必检环节、192个监督预警模型,整体监督覆盖率达99%。
接报案、案件审核、押解看管……以普陀分局为例,分局对中心内部的14类岗位、133个执法环节配套制定了33份规范制度,依托“后台报案监督”“接报警情超期预警”等模型,实现对各类执法活动的全量监督、自动比对和即时督改。
“过去,案件一多就容易发生超期办理、扣押物品超时等情况,现在办案系统会自动预警超期时限,并用红色醒目字体重点提示。”普陀分局法制支队民警邵舒艺说,新系统的智能提示和辅助功能避免了以往人为疏漏造成的执法瑕疵,为基层规范化执法办案添了一道“保险锁”,案件办理质效呈现质的飞跃。
此外,在 “全面体检”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上海公安机关及时“对症下药”,加强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包括健全接报案全量网上登记管理、疑难案件会商机制等。
在科技赋能下,“全量化”执法质量监督体系更加完善。今年以来,全局执法问题总数同比下降50.4%。
温情服务 “分外事”里的城市温度
市区路口,马路牙子上,一名民警和一个小男孩肩并着肩,席地而坐。近日,黄浦分局交警李佳梁执勤时的这一幕温情瞬间走红网络。执法记录仪显示,为了安抚闷闷不乐的孩子,李佳梁耐心倾听开导,与他整整聊了25分钟。有人动容地说,这就是城市温度、凡人微光。
其实,这不是李佳梁所在的支队第一次“出圈”了。擅用中英双语、屡次帮助市民游客的“外滩活地图”黄俊,烈日下帮老人推三轮车、搬货卸货的辅警黄欣超……这支队伍先后诞生了多位网红警官。流量“偏爱”的背后,源于上海公安坚持在执法中传递人性关怀的生动实践。
你以为民警只是申城秩序的守护者?其实,在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一系列温情服务不断延伸。这些看似“分外”的举动,恰恰是对法治逻辑的温情注解。
今年6月14日,上海中考的第一天,一大清早,上海公安“社区少年服务队”领头人、虹口公安分局嘉兴路派出所陈梁顺警官就来到他帮扶少年小袁家的楼下。两年前,少年小袁因一次离家出走,与陈梁顺相遇并相识。此后的日子里,面对身处单亲家庭、经常旷课的小袁,陈梁顺不厌其烦地上门走访,与孩子谈心交心,最终成为了孩子最信任的人。中考前,小袁就对父母表示,想请陈警官给他送考。这天早上,陈梁顺也满足了少年的愿望,全程护考,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数据显示,上海公安机关联合学校、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累计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协助送医治疗19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600余起,结对帮扶950余人。去年7月以来,全市涉未成年人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3.2%。
以规范执法守护城市秩序,用温情服务诠释为民初心。在法理情的交融碰撞中,上海的平安底色愈发鲜亮,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