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济南市图书馆联合济南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在中心馆共同举办“阅读时光:家书和珍邮里的传奇之旅”主题研学活动。
整场活动以“红色书信+珍邮展览+书写实践”为主线,通过百年邮政历史、经典家书品读、手写互动与集章体验,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家庭带来一场贯穿古今、融合情感与文化的沉浸式课堂。
活动开场,观众跟随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车站街邮政支局经理马乐老师走进“重温历史,邮载初心”主题展区,透过百年邮政发展历程、山东战邮精神、革命前辈亲笔书信以及“建党伟业”“人民卫士”等四十框珍邮展品,触摸历史脉络、感知时代精神。一纸信、一枚票,成为无声却有力的历史见证。
随后进行的核心课程《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借助多媒体手段,系统梳理家书自古代起源至当代演变的文明轨迹,对比古今传递方式变迁,讲述古代驿站和驿使的趣事,详解传统书信礼仪,并重点品读“中国第一封家书”以及黄继光、赵一曼等革命烈士的家书。课程不仅知识密集,更充满情感冲击,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家书抵万金”背后的文化重量与人性光芒。
在互动书写环节,马乐老师首先为学员们细致讲解了传统书信的基本格式。一封完整的家书应当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每一个部分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礼数。他以“亲爱的爸爸妈妈”“尊敬的爷爷”等为例,示范如何通过称谓传递亲切与尊敬;正文要真诚流畅,结尾常伴以祝福,署名和日期则为这封手写信烙上独一无二的印记。
活动接近尾声,另一番热闹景象在集章区展开。济南邮政特别准备的二十四节气专属纪念章和红色珍邮展限定印章,吸引了大量读者踊跃参与。大家手持集章本排起长队,热情高涨,互相展示盖满印章的页面。方寸之间,不仅留下文化的印记,更收藏了这一次难忘夏日午后里的感动与收获。直至活动结束,仍有不少人不愿离去,反复端详手中布满章印的本子——这场跨越时空的邮政与书信之旅,也在一次次盖章声中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主讲人马乐表示:“我们希望孩子和家长们不只是来看展听课,更是要通过笔尖的触碰,真实地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人格力量和时代信仰。”
书信,是时间的信使,也是情感的容器。在即时通信覆盖一切的今天,这场活动重现了传统书信所独有的郑重与深情。它不只在于传授邮政历史或书信格式,更在于唤醒一种近乎失落的沟通仪式——那是笔墨间的停顿与思索,是字句里的家国与亲情,也是快节奏时代中,我们依然渴望的、有温度的文化记忆。
济南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推出融合传统文化与沉浸体验的公益研学活动,让书写、邮寄、阅读,重新成为可触、可感、可传承的生活诗篇。(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陈炜敏 通讯员:李昕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