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西安兵马俑

说到兵马俑文化,应该属于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文化。

追溯历史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嬴政13岁即位时就开始修建陵园。李斯丞相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督施工。修建这座陵墓花了38年时间。整个工程声势浩大,创造了历代君王厚葬奢侈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修建陵墓的劳动力达720000人。建造陵墓所用的土壤是从现在的墓地以北2000米的三刘村村和县采石场之间。有层次的黄土崖,高度为5至25米。修建陵园所用的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部由人力运至临潼。这个项目非常艰难。可想而知,工程量之大,仲山、峻峨山下尸横遍野,从侧面说明了整个工程的残酷性。

秦兵马俑坑于1974年被发现,位于秦始皇陵以西1.5公里处。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大规模钻探和研究,这是中国第一个专制皇帝秦始皇陵园之内的一个大型葬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筹备工作从1975年底开始。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施工现场。9月破土动工。1979年9月底,一座占地1.6万平方米、气势雄伟的1号兵马俑坑遗址馆建成,并于全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10月1日对外开放。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骊山北麓。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临秦岭,北临渭河。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主要是绘画与雕塑相结合,讲求形象细腻,构图精巧,手法灵敏,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富于真实性和装饰性。因此,兵马俑在中国雕塑史之上占有关键地位,全然可以与希腊、罗马的雕塑相媲美。这些兵马俑通常都雕刻得十分精细。从出土的1000多件兵马俑来看,没有一件是相近的。陶工匠运用造型、堆砌、揉、贴、刻、画等雕塑技法,追求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的艺术效果。逼真、精妙、栩栩如生、给人壮丽、明快的印象。兵马俑崇尚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从大量出土文物来看,兵马俑是仿照秦朝卫士的形象创作的。兵马俑低175厘米至200厘米,战马低150厘米至172厘米,身长约200厘米。形状和大小几乎和真马一样。兵马俑的服装也全然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设计的。因此,根据兵马俑上千人的面貌,有学者推测,当时一定是以军队为模型来制作这些兵马俑的。工匠们根据每个模特的体型和面部表情,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且不论这种猜测对错,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是全然确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兵马俑的作者并没有追求细节的现实,而是在把握形制相近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追求酷似,从而大大提高了兵马俑的艺术品位。兵马俑的造型是根据各种列阵的情况而设计的。既表现了威武雄壮的战士形象,突出了聪明、坚强、不屈的总特点,又刻画了兵马的风范,突出了兵马俑的个性。这些兵马俑从有所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秦代雕塑家的服饰是根据当时的军装和马饰创作出来的。士兵俑的服装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士兵有不同的服装。同个兵种在不同的方阵里面,服装也各不相同。军官和士兵的军服也有区别。马的装饰不拘一格的:骑兵骑的马和拉车的马都有有所不同的装饰。无论是兵马俑的服饰,还是战马俑的装饰,都追求造型之上的相似性。甚至是装饰钉子的橡皮筋,扣皮带的钩子,绑腿的绷带,系鞋带的鞋带,还有鞋底的缝线被巧妙描绘。不仅如此,还根据情况大胆地涂色,使这些服装看起来色彩斑斓。

彩绘兵马俑。

有红、蓝、绿、黄、紫、棕、黑、白八种颜色。如果加上深浅不一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栗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就不下十几种颜色了。化验显示这些颜色是矿物质。红色是由朱砂、铅丹、赭石制成的。绿色是孔雀石,蓝色是蓝铜矿,紫色是合成的红丹与蓝铜矿,棕色是褐铁矿,白色是铅白和高岭土,黑色是无定形碳。这些矿物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兵马俑之上使用如此多样的矿物颜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后就能大量生产和普遍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绘画艺术史之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之上都具有关键意义。

兵马俑的彩绘艺术有四个特点:

一、艳丽耀眼的颜色。

二、色彩对比浓厚。

三、上身的颜色艳丽,下身的颜色较浅,能给人一种典雅、脚踏实地的感觉。

四、绘画与雕塑相辅相成。例如,马的嘴巴和鼻孔都比较大,但在画上红舌、白牙和肉红色的鼻孔之后,鼻孔就伸长了,嘴巴就嘶鸣的效果就起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