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国之美,送中国之礼,盘点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礼物

元旦已到,春节还会远吗?

除夕之夜,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过去一整年的劳碌辛苦,也在这一刻化成杯中酒,值得且美好。


中国人注重“以物寄情、以物达意”,晋代时期的《风土记》便有记载:“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其中的“馈岁”指的便是人们互赠礼物。手中的礼物,流淌着心意人情。

可是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又又又一次被“过年回家,该送爸妈亲戚朋友什么礼物?”的难题所难倒,为了送出一份“人类高质量礼物”,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学习各类“送礼清单”和“送礼榜单”,只为送出一份好礼。

不管是称霸送礼界数十年的白酒、茶叶、香烟,再到如今的国潮当道。虽然礼物形式变了,但不变的是其中所代表的情谊。礼物承载美好祝福的同时,也代表着当代人对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崇。

中国之“醉”——国酒茅台


一提到送给长辈的礼物,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国酒”茅台。茅台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相传始于秦汉时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也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被誉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蒸馏酒工艺,主要原因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人工生产的传统工艺。如端午踩曲、重阳下沙等各项生产环节严格按照中国历法进行,并通过坚持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化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中国国酒的甘甜醇香在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间,代代沉醉。

中国国酒的甘甜醇香在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间,代代沉醉。从远古到当今,从风花雪月到政治军事,多少雅人韵士、王侯将相沉迷于其间,每一滴茅台酒都蕴藏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

中国之“香”——越窑茶具

越窑茶具

与酒文化同样重要的还有茶文化。从古至今,无论贫富,家中凡是有宾客光临,以茶待客的礼仪自必不可少,茶具也是展示茶礼的重要方式之一。

越窑茶具外观呈现一种特别的“雨过天晴”色。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以越窑茶具最负盛名,具有“类玉”“类冰”的美誉。高水准的烧造技术,使越窑茶具外观呈现一种特别的“雨过天晴”色,如此一来才能体现茶汤本色,还可使茶叶散发原有的芬香。

中国之美——

【中国之美 风生水起】礼盒

我们国人对水有着特殊的情结。通常来说,水是万物之源。“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我们喜欢将孕育自然万物的河流比作母亲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极具中国美学的意趣表达了对母亲河的浪漫想象和赞美。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滚滚而来,中国以黄河水的意象亮相于世界舞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数千年前的《道德经》中更是多次盛赞水的特质:它的本性虽然“清、善、柔、弱”,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同时也代表着财气和福气,水聚则福气生,福则人间美。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智慧的滋养下,经过数千年的时光,茁壮成长为如今辉煌璀璨的姿态。

视频加载中...

以水传意,以礼达情。借此新春之际,今麦郎凉白开推出的【中国之美 风生水起】礼盒,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设计灵感,借助“中国之水”的美好寓意,向世界传递“中国之美”。

当“中国之水”遇上“福上加福”

何为中国之礼,便是在“中国之最”的基础上,福上加福,满心祝福又高端有格调。

【中国之美 风生水起】礼盒,在“中国之水”的美好寓意之上,福上加福地与“百家姓”“天下第一福”联名,送出新春极致的人文大礼。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的百家姓,与万物之源的中国之水,在新春宴席间交汇,礼盒饱含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这是专属于14亿中国人的新年祝福。

福上加福,礼盒还印有“天下第一福”。这“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因此它又被称为“长寿福”。

中国之美,大到“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小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传统人文价值的传递,便是中国之美的另一种极致体现。

【中国之美 风生水起】礼盒传递中国之美的同时,也将健康饮水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今麦郎基于中国人习惯喝熟水的市场洞察,以“熟水”概念切入市场。作为熟水“品类开创者”和“市场领跑者”之余,今麦郎顺势成为高端熟水的定义者。

传承饮水文化,开辟市场新品类;向文化寻根,找到国人的情感共鸣。今麦郎向外延展产品矩阵,向内挖掘文化深度,让国人在中国之美的产品体验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找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春节之际,纷纷返乡回家过节的国人,内心同样涌动着对精神文化的寻根。中国之水凉白开,不仅徐徐展开了一幅幅中国之美的画卷,也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引领着我们向着未来阔步前行。

中国之“匠”——龙泉印泥

一块比黄金还贵的印泥——龙泉印泥。

90克的龙泉印泥看似小巧,但号称“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

据悉,其制作原料之一的蓖麻油需要暴晒六年以上。其制艾之法更为复杂,先将艾叶去茎梗腐叶,再经烧煮、过滤、晾干,最终一斤艾叶只可得三四钱艾绒。

龙泉印泥,火烧留痕

尽管“一两黄金一两泥”的说法并非夸张,但龙泉印泥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工匠的巧思能手,才是龙泉印泥真正的价值。一方朱红,百年国色,匠人精神,热忱永传。

中国之“华”——缂丝扇

红酸枝柄镶嵌银錾刻玉兰缂丝蝴蝶团扇 。

历朝帝王的龙袍,大都由宫廷御用缂丝匠完成。用缂丝工艺做成的龙袍,九条龙、“十二章纹样”等龙袍专有的细节栩栩如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月白色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

缂丝,又被称为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

缂丝扇细节图。

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将传统的缂丝技术运用在扇面的绘制上。一面简单的缂丝扇,虽远不及龙袍雍容华贵,但中国古典美学的庄重华贵同样尽显无遗。

中国之“魂”——玉雕

崇尚美好品德的国人将玉石视为民族魂。

生成于亿万年前的玉,素有“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崇尚美好品德的国人将玉石视为民族魂,因为玉具备了我们所向往的所有美好品行,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

琢磨璞玉,美玉出焉。盛于苏州的玉雕技术,需要工匠结合玉石自身的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反复进行审视,发现玉石的美点和瑕疵后,再将玉石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


以刀为笔、将心作墨,让一件件璞玉脱胎升华。一件玉雕工艺品有着玉石自身的文化内涵,也兼具着玉雕技艺的艺术价值。

其实,没有绝对满分的“送礼攻略”,毕竟,在送礼这件事上,最重要的是心意。通过礼物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让礼物连接团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