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图写话——至少3个段落,对应起因、经过、结果。
2、如何在文章中写清楚一件事?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什么叫清楚?所谓的清楚就是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也就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再去想如何写得具体生动、一波三折。
你可以拿出一张草稿纸,在最中间写上“猫捉老鼠”,然后列出四个问题:
①谁做了什么?
②怎么做的?
③最想告诉别人什么?
④环境、心情怎样?
1、谁做了什么
这是写事作文的原点,也是核心句。当你回忆一件事时,试着用一句话说出来,后面的作文其实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比如:一天上午,小老鼠肚子饿了,想出来找吃的。小猫发现了,想抓住它。
2.怎么做的
这是说一件事的过程顺序。特别像体育老师教你投篮、跳远等等运动,都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拿投篮来说,先一步步告诉你动作要领,比如双手举在胸前投篮:双手持球,举在胸前,目视瞄准点;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等等。一番动作分解之后,再让你把慢动作练好,然后把慢动作连起来,一次次练习,最后将球漂亮地投出。
完成核心句之后,你的角色就像是体育老师,要试着把这件事划分成一连串的步骤。想一想:到底哪个在前、哪个在中间、哪个在后面,每一步具体又是如何做的?
回到猫捉老鼠的例子,过程可能就是这样的。
①小老鼠在洞口观察 ②小猫躲在沙发旁边③小老鼠出洞④小猫捉老鼠
有了这4步,当我们真正开始写作文时,就不会忘记这件事的某个环节或过程,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过程清晰、别人读起来不累,不会被绕晕。
3.最想告诉别人什么
这个问题稍微有些难度。在事情的整个过程中,哪个环节是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这也是你选择写成作文的主要原因。
最想告诉别人的,要么是最难做的,要么是让内心最激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改掉作文中没有重点、平铺直叙的毛病。
在猫捉老鼠的例子中,4个步骤里,根据自身感受,可以选择①(小老鼠洞口观察),或者②(小猫躲在沙发旁边),或者④(小猫捉老鼠),毕竞这3个的难度系数最大。
既然是重点,就要好好回忆细节,看它比其他步骤多了哪些内容,要尽量写详细,一个又一个细节地去展示。
4.环境、心情怎样
这是留给学有余力的孩子的。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过程简单,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想提升一下,可以在这个环节下此功夫。
试着回忆一下,事情发生时的环境是怎样的、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让环境和角色心情融为一体或者形成反差,就能够给写事作文用上烘托的方法,注入情感,让一篇条理很清晰的写事作文拥有温度。
以上四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个问题:谁做了什么?这是写作的原点,事情都周绕它发生,就像吹气球一样,一步步吹大、变复杂。
第二个问题:怎么做的?这个问题帮我们理清过程和顺序。
第三个问题:最想告诉别人什么?这是确定作文的重点。
第四个问题:环境、心情怎样?这里的描写起到烘托作用,给作文注人情感,让文字拥有温度。
【猫捉老鼠】布局结构
猫捉老鼠
起因:时间、人物、地方、时间。
例:一天上午,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想出去找点吃的,被小猫发现了想要抓住它。
经过:①老鼠出洞:踮起脚尖、探出头来、左瞧瞧右看看……
②小猫躲在沙发旁边、竖起耳朵聆听着洞口的动静、眼睛紧紧盯着洞口、翘起尾巴……
③小老鼠如何出洞的?(自由联想)
④小猫如何去捉的?(自由联想)
结果:①小猫捉到了老鼠+心情。
②小猫没有捉到小老鼠+心情。
【学生例文】
猫捉老鼠
一天上午,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想出洞找点吃的,可是一只小猫早已经发现了它,想要捉住它。
小老鼠踮起脚尖悄悄地来到洞口,它先是竖起耳朵静静地聆听了一下周围的动静,确定周围没有危险后,又慢慢地向洞口探出头去,它左看看右瞧瞧,周围安静极了。此时的小猫蹲在沙发旁一动也不动,它翘着尾巴、竖着耳朵,瞪着闪闪发光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小老鼠的洞口,它的样子十分自信,仿佛早已胜券在握。小老鼠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它深吸一口气,“嗖”的一下冲了出去。小猫看准时机,它一瞬间飞快地跳了起来,一双利爪一下子扑了出去,一下子就把小老鼠给抓住了。
就这样,小猫抓住了小老鼠,它翘起尾巴得意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