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央视热播电视剧《浴血荣光》导演陈力
用信仰书写“青春战歌”
“电影级的战争场面,把我和室友都看哭了,这才是‘信仰高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终于懂这句话的分量了”……7月15日起,由河北参与创拍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这部被网友们称作“青春战歌”的大剧,成为很多年轻人“越追越燃的”暑假必修课。19日晚,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剧导演陈力,听她讲述这青春与热血、抗争与成长背后的故事。
导演陈力(左一)在《浴血荣光》拍摄现场。 张傅茵供图
“这一次,我们把视角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讲述的是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故事。要展现的是革命先驱的火热青春,是他们在峥嵘岁月中的艰难前行、流血牺牲。希望观众能跟随镜头走进那段历史,实现两个时代年轻人的隔空对话,共同感受信仰的力量。”谈起创作初衷,陈力的语气中满含深情。
从《谁主沉浮》《海棠依旧》到《血战湘江》《古田军号》,陈力的镜头中,生活化、接地气的细节刻画总是让历史人物格外鲜活立体,这一次也不例外。年轻的毛泽东会由于多位同志的无谓牺牲而激愤不已,也会在弟弟进来汇报情况时,赶紧塞给他一个馒头让他垫垫肚子;徐特立会由于刚刚失去儿子而走神恍惚……陈力说:“他们是有勇气有担当的革命者,但也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只有在细微处下功夫,让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都贴着地皮走,才能让观众觉得不出戏、有共鸣。”
陈力把多年积累的娴熟的电影表现手段运用到电视剧中,赋予了《浴血荣光》强烈的电影气质。“我们力求在拍摄中做到极致,剪辑时一帧一帧地抠,音效、色度、画面质感等都要达到电影的水平。现在的年轻观众品控很厉害,只有审美达标,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陈力看来,要想让演员的表演更真实,充分地深入生活是必修课,拍摄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演员们和老乡吃住在一起。挑担、骑马、打枪,这些原本陌生的本领,经过无数次的学习训练,到拍摄时大家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
“不糊弄”体现在方方面面。为了还原历史背景,陈力要求剧组做到纯实景拍摄,尤其是革命先驱们生活、工作的地方,选景定景一定要有历史依据,有资料来源。她说:“再激昂的情绪、再重要的历史事件遇到粗糙的人工造景,只会让观众觉得‘一眼假’,而这种不可信会让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
也正因为陈力这种较真儿,使得全剧的拍摄点位多而分散,剧组每天要有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路上,所有的演员为了赶工忙到连轴转,却无人抱怨。陈力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随着角色的成长,大家也都经受了精神的洗礼,觉得能参与讲述这段热血故事是自己的骄傲。”
拍摄秋收起义时,剧组特意选择原始崎岖的山路行进,年轻演员们推着辎重,跋山涉水,吃了很多苦,走到最后,他们就像真正的战士一样,坚定而顽强。正是这种感同身受,让这些年轻人对历史有了足够的敬畏心。“他们都知道,自己体会到的不过是先烈们经历的冰山一角,能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表演,了解到先驱们为今日幸福生活所做的牺牲,再苦再累都值得。”陈力说,青年演员张一山参与了自己导演的多部红色影视剧,一路走来,他从扮演的角色身上学到太多,还在2021年正式加入了党组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咱们河北的观众如果仔细看,就能在影片中找到熟悉的场景,比如有着百年历史的段家楼,原汁原味,非常有时代感,在鹿泉我们也找到了很多合适的场景,十分难得。”陈力说。
陈力希望对年轻观众而言,《浴血荣光》不只是一部够燃够好看的剧,还能够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让他们能够从中听到革命先驱的青春呐喊,也感受到自己的澎湃激情,在历史的回响中,续写永不褪色的“青春战歌”。(河北日报记者 韩莉)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