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水利部门建成全国产化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实现对全省大中型水库及流域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洪水预报全覆盖,洪水平均预见期延长7天,为防洪决策抢占先机奠定了基础。
洪水预报离不开快和准。新系统融合辽宁省气象局、水利部信息中心及欧洲气象中心多元降水预报数据,驱动洪水模型实现气象降水预报与河系洪水预报无缝衔接。同时,根据辽宁降雨时空分布差异性大的特点,集成新安江、陕北、大伙房、辽西北等10类水文模型,实现了模型组合预报功能的创新突破,部分模型在去年汛期的实践测试中精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新系统还植入我省102处国家基本水文站、37座大型水库、76座中型水库预报方案,集成286处中小河流站预报方案,提升全省流域洪水预报能力。同时,精准关联薄弱环节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构建16条主要河流一维洪水演进模型,首次实现由单一断面向河系尺度的预报预演转变,精准关联全省1278个防洪薄弱环节(不达标堤段、险工险段、薄弱村屯、砂堤砂基),为防洪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就新系统的应用优势,省水文局水情中心相关负责人举例,同一条河流由于不同地区的水土条件不一样,有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差别,但过去一条河流只有一个模型,就需要模型数据和经验数据相结合而做研判。而现在的模型组合集成,就解决了类似差别前提下的预测时效和精度问题。
下一步,我省水利部门还将深化气象雷达短临预报技术应用,融合多源降雨数据与流域地形、土壤、植被等下垫面信息,研发分布式水文模型,推动预见期延长与精度提升协同优化。建立辽宁水文知识库,开展大模型训练与智能化开发,推进全省水文行业智能化升级。
(辽宁日报 记者:胡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