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5月9日,在“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5)”(以下简称“中国能源品牌周”)举办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塑造研讨会”专题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发布了《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能源品牌发展报告》)。
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牟思南详细介绍了《能源品牌发展报告》的编写背景、核心内容、品牌建设情况、品牌发展成果和机遇展望。
牟思南讲到,国际发展环境和国内政策形势双轮驱动下,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发展呈现了诸多发展态势。国际上,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国际舆论环境“西强东弱”、技术加速数字化等影响,我国能源企业面临调整品牌定位、强化品牌韧性、推进品牌国际化、强化技术赋能等挑战。国内,能源企业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塑造绿色发展企业品牌形象;央企品牌引领行动,为能源央企品牌建设提供政策指引;“三大倡议”,为能源品牌国际化指明路径等等,为我国能源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
《能源品牌发展报告》共八大篇章,16余万字,核心内容涵盖了国内国外能源产业发展风向、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举措、7大能源强省区域品牌建设经验、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指数研究、10家能源头部企业品牌实战策略和10个能源行业品牌案例、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创新路径,为能源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报告发现,能源行业的品牌建设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保护力不足、传播手段单一、重品质轻品牌等现象。牟思楠建议: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推动品牌建设与企业业务发展相融合;增强品牌知识产权与舆情管理能力,提升品牌保护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化传播模式,重视能源品牌建设类的活动,加强品牌国际化传播,推动中国能源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当前,能源产业需求和国内外环境发展为能源品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能,品牌已成为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机遇下,能源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在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中抢占发展先机,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品牌战略协同共进。